作为设备的主人,设备管理者要掌握设备特性、运行规律、劣化趋势,通过对缺陷和隐患的综合治理、对危险源的评估监测、对技术指标的监控分析,执行科学有效的设备定期工作和预防性试验、策划实施计划性机组检修和技术改造、积极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等,时时刻刻守护机组的安全健康,如同一整套“医疗体系”,从检查问题、消除缺陷,到持续改进、恢复良好的运作时的状态。创新提出“五精”工作模式,旨在建立起全寿命周期的缺陷预防和设备管理体系。
日常点检巡视是管理体系中的第一道关。把握“定人、定点、定期、定标准、定方法”的点检管理的五个要素,精细化专业检查记录表,为机组设备做一遍例行的“健康体检”,与中医“望闻问切”方法完全契合:
“望”即目视、观察。现如今,设备管理者既需要用肉眼去发现一些跑冒滴漏、油位降低等“显性缺陷”,也经常需要借助红外成像仪、孔探仪、点检仪、在线测量装置等精密仪器,对高压电气设备超温、腔室叶片裂纹等“隐性故障”的排查。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经验累积和技能训练,将造就设备点检巡视的一双双 “火眼金睛”。
“闻”即鼻嗅、耳闻。敏锐的嗅觉和听觉,是设备管理者的一项特殊技能,在生产现场迅速发现异味和异响产生的源头。例如可以凭借对电气设备产生的轻微漆包线味判断绝缘早期过热、对高温油脂产生的焦糊味判断出润滑早期失效、对转动机械端盖发出的嗡嗡声判断出轴承磨损等劣化倾向。一些特殊的气味和声音,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做辅助判断,例如危险气体、高频尖啸的检测等。
“问”即询问、打听。设备管理者要与运行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定期到集控室了解设备正常运行参数超标、故障非正常现象、系统关联变化等细节,有助于快速得到较为准确的技术信息、选择最有效、最直接的技术路线,从而少走弯路、回头路,节省检修时间;
“切”即触摸、切脉。有经验的设备管理者,善于利用点巡检“手感”法,通过体感直接对温升、振动等进行态势感知,结合经验数据、额定参数等在脑海中快速做出分析判断,进而达到对设备基本状况的了然于胸。
定期对设备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开展多维度的深入分析,把同类设备、历史上发生的各类缺陷归集整理,查找设计制造、检修工艺、运行调整、试验周期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共性、趋势性、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地发现、掌握设备缺陷产生的规律,如同医生通过X光、心电图、CT、核磁共振等确诊“病灶”,以便后续精准施策、靶向治疗。
定期开展精密点检,用检验测试仪器、仪表对设备做综合性测试、检查,或在设备不解体的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变形、绝缘等状态量,并对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和历史记录做多元化的分析、比较、判定,以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
定期组织召开专业分析会,针对系统设备的“疑难杂症”开展多专业“会诊”,对故障成因进行研讨,对比历史运行曲线、参数报表,结合性能测试报告、校验检验报告、油质化验单、水质化验单、光谱色谱等原始资料,在数据、图像、曲线的变化中找出细微末节的差异,以此来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判断。
习得一门好手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一直以来都是设备管理者的座右铭,继承发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格执行工艺标准,严格遵守检修质量验收卡、作业指导书,不放过检修过程中的任何疑问点,对于不允许长期带病运行的设备实施解构式、外科手术般精确的解体检修,定点清除“病灶”,更换零部件;对于运转年久的设备做内科调理式的周期维修,清理结垢、酸洗管道、更换传动皮带、轴承等,达到修复如新的效果,力求机组设备修后长周期健康稳定运行。
有效的定期工作是减少突发性设备故障的前提和保证。设备管理是“七分养护三分维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定期工作补充介质的损耗,实行定时定量给油脂、定期清理碳刷滑环、清洗滤网、紧固螺栓和接线端子等等,让设备尽量接近额定工况下运行。
结合二十五项反措定期工作要求、同类型机组的设备定期工作标准和技术监控规程规定的例行工作指导意见等,编制符合企业特点的设备定期工作清单,并将每个系统、每台设备的定期工作的内容、周期、标准及执行情况全部录入生产信息管控平台,实现自动生成任务、自动预警、提示及自动记录和统计功能,如同保健医生,时刻监视指标,守护着安全健康。
做一名负责任的设备管理者,必须建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一本台账”。随着设备从制造、安装、调试、投运、维护、检修、改造到最终的更新换代,这期间是否针对不可逆的老化趋势和可逆的劣化倾向而采取对应的预防的方法,结局将是天壤之别。
随着运行年限的长久,设备管理者要重点关注“老化失效”问题:外力破坏、磨损、受潮引起的电气在允许电压下不导电的材料失效;应力集中、疲劳、高温蠕变、振动磨损、腐蚀冲刷引起的金属材料失效;密封件老化、安装不正、材质选材错误等引起的密封失效;疲劳、磨损、塑性变形、局部硬化、油脂劣化等引起的润滑失效;DCS系统操作员站、工程师站、DPU卡件、电气变频器、UPS、励磁调节器、主保护CPU卡件等运行超过10年的电子设备存在不可逆的老化问题。为此,全覆盖建立机组设备正常运行年限台账(涵盖到部件级),探索实践设备老化预防(“延寿”),将带来积极的应用价值。
开展状态监测和寿命评估,从系统、到设备,再到元件,对处于不同运行年限的设备做分级分类管理,依据木桶理论:“零部件,易损件是设备整体常规使用的寿命的短板”,易磨损件是影响设备寿命周期的核心部件。它的寿命决定了设备的寿命,也就决定了设备的检修时间。而易磨损件的劣化倾向趋势和寿命也能改变、延长的。因此我们应该在预防劣化和延缓老化两方面着手:对达到或接近常规使用的寿命的设备开展计划性更新换代,暂不具备条件全面更换的,应优先更换电子设备的电源板件、能承受压力的容器的承压部件等;对于存在劣化趋势的设备通过局部改造来恢复性能,例如喷涂特殊PRTV涂料提高电气绝缘水平、改用复合陶瓷材料增加管道弯头的耐磨性、改变结构消除应力集中,加强维护保养等手段都可以大幅度延长易磨损件的寿命,从而延长整个设备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使设备在安全稳定运行方面达到最佳状态。
精心呵护设备健康,全力以赴做好日常工作,设备也将以“满出力、最优态”的高昂姿态回报给你。“零非停、零限供”,这也将是“五精”工作模式带给设备管理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夏际先)